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发展之变创造新价值
现代医院院长网
2021-08-12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意见》提出:“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7月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介绍,将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


     开展以医院为单位和以省为单位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支撑体系,加快形成符合实际、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和模式。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刘彬分享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具体做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有着优良的红色基因,传承着白求恩精神,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医院发展的风向标,将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抢抓战略机遇,以思想之变开辟新境界,以制度之变开拓新格局,以发展之变创造新价值。

01

规划“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


     自今年4月以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连续举办四场疑难病例讨论会,遴选各科经典疑难病例,主治医生分享救治过程后,多位院领导和资深专家进行点评,抽丝剥茧,探察入微,直击要害,线上线下直播互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帮助全院青年医生提高疑难病例诊治能力。

     疑难病例诊治能力是衡量一所大型三甲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如何突出专科特色优势,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如何增强教学科研实力,如何搭建杰出的学科带头人梯队,如何更好地推进学科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医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方针,以党建统领医院工作全局,总结凝练并规划“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持续深化医改,提质增效扩容。

     其中,一个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种精神,是指“大医精诚尚美至善”。

     三个提升,即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区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个统筹,即统筹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统筹疫情防控、患者需要、医院发展,统筹质量效率、成本效能、社会效应,统筹岗位管理、绩效改革、科学运营,统筹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十项工程,是指党建引领文化,凝聚一院发展力量;建设两个特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规范诊疗流程,提升临床医疗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深化优质护理,打造暖心服务品牌;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全院工作效能;加快信息建设,完善智慧支撑体系;强化运营管理,激发医院改革活力;加强后勤改革,提升服务保障效能;优化医疗资源,促进合作交流发展。


02

建立两个“特区” 重基础强学科


     今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提出建立“学科特区”和“学术特区”,将其作为公立医院深化医改和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打破科室壁垒,打破平均主义,充分释放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潜能,进一步促进医学学科和临床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吸引高层次人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8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辅助科室,92间手术室,1个转化医学研究院,并设有基因检测中心、国际健康促进中心、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等。


     2011年,医院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几年来,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项目400余项。


     依托雄厚的学科和人才基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重点打造3~5个高水平“学术特区”团队和2~3个“学科特区”建设项目。其中,“学术特区”团队侧重于基础研究,“学科特区”项目侧重于临床应用。


     医院实行“特区特办、专项专款”,拨付特区建设经费,出台相应的项目申请、运行管理、人员聘用、人才引进、评价考核和淘汰制度,全力保障两个“特区”建设的高效运转。


     在“学科特区”内,分层建设“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潜力学科”,建立“年度评价、阶段评价、终期评价、量质评价”目标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后续支持计划。


     在两个“特区”的辐射引领下,更好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卫生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


     目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已经落成,作为改革破冰的“学术特区”和“学科特区”,该中心下设心脏移植组、心肺联合移植组、肺移植组、肝移植及胰腺移植组、肾移植及胰肾联合组、小肠移植组、供体维护与评估组、多器官联合切取组、移植病理组等9个小组。


     拟在医院肝、肾移植态势良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心脏移植、肺移植等大器官移植,弥补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空白,带动其他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打造技术精湛、专科齐全、科研领先的国内一流器官移植中心。


03

内强外联 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面向“十四五”,结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通过发挥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技术精湛的资源优势,发挥医联体和多院区经验优势,发挥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等的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多院区一体化、同质化、多元化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开展对外医疗合作。在国家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医院拟在梅河口市设立吉大一院分院,探索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医疗康养合作示范基地。

     实行差异化特色发展战略,开展吉润净月医院合作项目,形成净月医院与吉大一院互补的良性互动格局。

     推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心医院暨重离子医院合作项目,拟建设以肿瘤治疗为核心、以重离子放疗为特色的“大专科、小综合”综合三甲医院,开展国际最先进的放疗技术。

     与长春市第二医院合作,加强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并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同时,持续建设朝阳区医院合作项目、二道区医院合作项目、万昌医养结合项目、吉大一院影像中心等。

     加强医联体建设。在从2009年至今吸纳的117家医联体协作医院中,继续推进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首创的医联体“四驱模式”——让利益、强基层、快流程、暖服务。

     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真正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方针,整体提升协作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管理等专题系列培训。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让医院的惠民便民举措落在实处。

     推进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遵照医防融合、平急结合原则,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改造发热门诊、感染科负压病房,并购置配套医疗设备。“十四五”时期,医院拟建设吉林省首个规范化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中心。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0755-2322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