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揭榜挂帅”,“十四五”医疗卫生领域将会有大动作!
现代医院院长网
2021-07-0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截至目前,我国已实施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建立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随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到来,新的医疗改革蓝图已经绘制完成,奋进高质量发展成为题中要义。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
 
     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策吹风会上表示,我国公立医院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本次《方案》同样强调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并重点提出三项建设目标。
 
     一是“揭榜挂帅、择优选拔”解决卡脖子问题。以“揭榜挂帅、择优选拔”的工作思路,建设若干国家医学中心,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二是实现每个地市均设有三甲医院。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公立医疗机构建设主体责任,加快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的市、县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100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三是推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扩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到2025年基本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头雁”作用。
 
揭榜挂帅、择优选拔 

     “揭榜挂帅”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进入2020年,“揭榜挂帅”制度在中央文件中反复被提及。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对外公布。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了“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
 
     “揭榜挂帅”基础在“榜”,核心在“帅”,关键在“机制”。“悬榜”求的是应急之策、破局之才,从长远考量,需建立科学配套的长效机制,方能持续释放创新红利。
 
     本次《方案》中提出的“揭榜挂帅、择优录取”原则,旨在集中力量解决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这也是“揭榜挂帅”制度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强调,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对比看出,医学数据领域“卡脖子”问题是今年最新提出的。为解决医疗数据领域“卡脖子”问题,《方案》提出深度运用 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 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医院,建设重大疾病数据中心。推进跨地区、跨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认共享、术语规范以及数据的整合管理,建设主要疾病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系统。
 
     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强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目前提出的医疗“揭榜挂帅”制度,是由政府部门组织面向全社会公开张榜征集创新成果的一种制度安排。“揭榜挂帅”从实质上看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以竞争的形式来激发创新活力的一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实现每个地市均设有三甲医院 

     《方案》指出,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公立医疗机构建设主体责任,加快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的市、县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100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此为“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的一大重点,也是全面建设地、市级医院,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首次被纳入“十四五”绘制蓝图。
 
     2019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其中公立医院11930个,三级公立医院2749个,三级甲等医院1516个。
 
     据悉,全国共有293个地级市和387个县级市地区。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出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政策落地,使公立医院真正发挥解决疑难重症的头部导向作用。
 
     实现每个地市均设有三甲医院,合理调控优质高效的医院布局,对于改善民生以及政策的落地实施成效显著。
 
     医院布局的公平性关系人类生存、健康及尊严的公平性,也是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而我国医院空间分布具有向高收入地区集聚、向行政中心聚拢等特征,且三甲医院建设重心向东部城市倾斜严重,导致医疗资源分布失衡,成为当前医疗设施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三甲医院往往被视为疑难杂症的粉碎机,是最顶级优质医疗资源的象征。
 
     从各省情况来看,广东和辽宁的三甲医院总量最多。但如果考虑到这两个省庞大的人口规模,那么顶尖的医疗资源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只能排到中游。
 
     若是以人均拥有三甲医院数量来评估当地的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情况,那么天津和北京分别位列全国第1和第2,青海、辽宁、黑龙江、上海、吉林、湖北、广西和宁夏排在全国前10。
 
     从城市来看,名医院的分布则更为集中地分布在除深圳外的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据《2019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国排名前50的医院中,有13个位于北京,11个位于上海,6个位于广州。
 
     本次《方案》的发布,预示地市级三甲医院建设即将大规模启动,势必会迎来一场三级公立医院格局的重构调整。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方案》提出,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在优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坚持“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通过建设高水平医院分中心、分支机构、“一院多区”等方式,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曾表示,“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工作,是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分级诊疗目标的重要措施。”
 
     当前,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据焦雅辉介绍,与传统医院不同,“两中心”的建设工作要求的是医教研防管的全方位提升。
 
     “两中心” 与普通医院一样,可以诊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国家医学中心,更多的是要瞄准那些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医疗领域、前沿问题,把国家医学中心作为一个平台,集聚各方面的资源,包括基础研究、转化应用。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在8个省、10个项目中进行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通过这些试点,我国逐步实现了区域均衡布局的目标。
 
     “经过跟踪和评估发现,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河南进京看病的患儿数量大幅度下降,已超过50%,效果非常明显。因此,下一步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把这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向更大范围和领域推广,最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目标。”焦雅辉说。
 
     事实上,区域医疗中心的均衡布局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对口帮扶,也是实质性输出,是对管理、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实质性输出,最终达到区域均衡布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中山医院在厦门医院建立了12个工作站,由两位院士分管,另外10位都是非常知名的主要疾病专家,这些团队定期到厦门医院工作,参加门诊、手术和疑难杂症的诊治。
 
     “我们安排高端人才,如学科带头人,每周都会定期到厦门医院工作,解决疑难疾病等问题。我们还有一些骨干医生,主要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会长期驻厦门医院。另外,还有一些较高资历的主治医生,这样可以解决厦门医院的人才问题。”
 
     同时,中山医院还把很多先进技术平移到厦门医院,如外科技术、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填补了福建省技术方面的空白,其中有44项填补了厦门市的技术空白。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0755-2322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