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遭遇极端暴雨,医院灾难应急该怎么做?
现代医院院长网
2021-07-22

      “暴雨”的不期而至,无疑是对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次重大考验。每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始终处于事件应对处置的前沿位置,承担着提供医疗救助与心理支持的重大任务。


     “河南暴雨”已连续多日冲上热搜榜单,引发广泛关注。据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7月20日晚间消息,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暴雨,郑州6小时降雨382毫米。

     中央气象台表示,郑州此次极端强降雨最大小时降雨量为201.9毫米,打破了河南林州“758特大暴雨”的历史纪录。
 
     受暴雨影响,7月20日,郑州市区部分区域停电。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洪水引发断电问题,医院的新生儿供氧以及医疗设备仪器短时间内跟不上,目前医院急需发电设备给抽水泵供电。“院领导正在连夜商讨对策,虽然已陆续有一些发电机送进来,但仍旧不够,医院处于缺电状态。
 
     “暴雨”的不期而至,无疑是对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次重大考验。每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始终处于事件应对处置的前沿位置,承担着提供医疗救助与心理支持的重大任务。

坚持“平战结合”战略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全球医疗卫生体系造成重大冲击。由于缺乏完善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初期一度出现医疗资源匮乏的现象。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公立医院坚持“平战结合”的战略理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坚持“平战结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
 
     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而在“十四五”时期,建立有效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被明确提及,其中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也特别提到公立医院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作为医改任务的一大重点。
 
强化医院应急管理建议 ●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体系是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屏障,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载体,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发挥着相关紧急医疗救治任务主力军的作用。
 
     公立医院应如何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呢?
 
     一是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医院层面来说,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首先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指标体系对新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度,避免事件发生后才能监测到的弊端。
 
     同时,要积极融入区域医疗中心,做好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对接。此外,医院应当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及时完善应急工作流程,确保过程中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为避免医院在应急中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平时就应当储备一定的应急物资,同时在人员与技术方面,建立起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培训演练,提高战时应急水平。
 
     二是搭建高效的区域应急协同网络。医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抵抗能力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医院的恢复速度则是衡量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

     为使自身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恢复到理想状态,医院层面应当建立起高效的区域应急协同网络。
 
     区域应急协同网络的建立应当包括两大要素,一是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二是多主体协调联动应急机制,目的是保证医院在经历恢复期时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持。

     因此,高效的区域应急协同网络使各应急主体在充分发挥自身应急水平的同时,通过顺畅的信息渠道和有效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增强医院的恢复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医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创新能力。医院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中往往忽略复盘工作。复盘反馈环节对于提高医院应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医院的创新能力指的是医院不仅需要恢复到理想的运行水平,而且还应当积极适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新环境,并从突发事件中学习应急经验,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应急管理水平。

     医院层面的创新能力建设应当包括:

     (1)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及时召开经验总结会议,对医院内部各应急主体在应急过程中的措施与效果进行评价;

     (2)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重点是完善应急预案和健全医院应急管理体系;

     (3)推动相关学科之间协同发展,加强临床治疗、科学研究、疾病控制的有效协同,据此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资源相互整合。
 
借鉴标杆医院应急模式 ●

     生命在自然界是脆弱的,无论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还是暴雨洪涝,灾难总是突然而至,令人措手不及。
 
     面对灾难,公立医院只能以勇敢者的姿态去应对,探索更加高效的医院应急管理方式,真正发挥人民健康守卫者的作用。预防、处理灾难,这些医院的应急模式值得借鉴。
 
“水上浮动医院”实现“水陆空”立体救援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衔发起的“水上移动医院联合研发项目”,填补灾难应急救援在水路上的空白,实现灾难医学“水陆空”立体救援模式。
 
     据悉,“水上移动医院联合研发项目”将充分发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防汛救灾中的作用,为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模拟当地发生洪涝灾害,乡村自建房被冲塌,两人被砸伤的突发状况。上海市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迅速建立水上救援移动医院。

     湖面快艇上,医护人员一边转运“伤员”,一边用通讯工具与水上移动医院大本营沟通。很快,“伤员”被转运至“水上移动医院”。在浮动平台上,医生对其进行颈托固定及止血处理后,将其送入帐篷中的监护室。
 
     打造便捷的“水上移动医院”,实现浮动平台和可拆卸式医疗帐篷的有机结合。演习中使用的“水上移动医院”由浮动平台和2个可拆卸式医疗帐篷组成,配备有监护室与负压病房。
 
     据悉,武汉抗疫期间,上海市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支援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其车载移动医院和帐篷移动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上海市东方医院联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将工程研究、材料研究和医学研究相结合,组成科技攻关团队,将移动医院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水上医学救援中。
 
组建重大灾难应急救援“国家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在大型公共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出色完成多项应急救援任务。2018年,华西医院牵头筹建并成功获批全球首支最高级别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
 
     医疗队有核心队员166人,主要来自华西医院。医疗队曾先后参加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彝良地震、芦山地震、茂县泥石流、茂县高位山体垮塌事件等国内重特大灾难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尼泊尔特大地震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高的救援能力。
 
     全队标准配置下占地面积约9000平米,全布局情况下配备95顶帐篷,装备总数1827件,其中包括医疗、后勤、通讯、生活,总重60余吨。设有普通病房床位40张,含独立的妇产病房、儿科病房、康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床位6张,隔离病房床位4张;设有2间手术室和1间麻醉复苏室。
 
     除燃油外,能独立完成28天的临床医疗工作。每天能完成200人次的门诊患者诊治、15台大手和30台小手术。

     同时,医疗队根据不同灾害类型,结合队伍自身特点,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国内外队伍先进经验,积极创新研发救援器材,实现了救援装备模块化、小型化、智能化,可满足航空运输和长距离投送需要。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0755-2322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