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三周年,公立医院发生哪些变化
现代医院院长网
2021-06-30


     公立医院是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国家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工作。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三周年,超半数公立医院的核心领导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并非部分媒体报道的党委书记与院长角色的简单对换,院外人员“空降”,担任一把手的情况占大多数。


     公立医院是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国家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工作。伴随国家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公立医院的领导体制也迎来重大变革。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同年8月,国家卫健委就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强调要在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把党委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公立医院正式开启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新篇章。
 

院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公立医院从院长负责制转变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意味着公立医院党组织的职能由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政治作用”转变为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的“领导作用”。
 
     1982年1月,原卫生部发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1985年,国务院批转原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要求各级卫生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院、所、站长负责制,以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公立医院领导体制进行了多元化探索,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领导体制。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328家医院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占37.2%,院长负责制的占50.9%,党政分工负责制的占4.6%,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占1.5%,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占5.5%。
 
     新医改之后,国家并没有废除“院长负责制”,但由于这一制度使得院长权力过于集中,腐败现象频发,一些涉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文件里,除了进一步要求落实院长负责制之外,更多强调的是要强化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院长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直到2018年6月,中央正式提出,公立医院正式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自此,执行33年的院长负责制退出历史舞台。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全面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确保公立医院科学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党委统一领导医院工作,二是院长主持医院行政工作。
 

公立医院领导班子人事调整


     《意见》实施已有3年,全国各省地医院都已作出相关调整。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地,党委书记与院长,作为现代医院管理系统两个核心角色,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人事任命有什么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公开披露的33家大中型公立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人事调整,其中24家医院的党委书记、26家医院的院长进行了更换。

     在24家党委书记有变动的医院中,由外部人员“空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共13家,剩余有6家医院由本院原院长、4家由原副院长换位担任,原医学部党委书记担任的有1家。

     26家院长发生变动的医院中,由院外人员调任而来的有8家,由本院党委书记换位担任的有5家,由本院原副院长担任的有12家,党委书记兼任院长的有1家。
     由此可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实施,并非部分媒体报道的党委书记与院长角色的简单对换,超半数公立医院的核心领导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院外人员“空降”,担任一把手的情况占大多数。
 

各大医院对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探索


     以北京市公立医院为例,北京市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规模、信息沟通、群体结构、群体质量四个方面,在实践中探索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群体规模。北京市公立医院注重领导班子建设与质量,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任期制,完善领导人员退出机制,避免因领导班子成员数量增加过快可能出现的内部小团体现象,保证决策结果的公平性;

     同时,在有限的群体规模内部合理设置决策权权重,避免少数权威成员支配决策结果,提升成员的参与度,实现决策效用最大化。
 
     信息沟通。公立医院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中整合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公立医院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就重大议题听取群众、干部、党员等各方面的意见。

     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突破层级、部门边界,便捷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提升了重大事项的推进效率,促进了决策程序的有效进行,营造了民主团结的组织氛围。
 
     群体结构。充分调动院长的积极性,对于医院所承担的医疗、教学等事项,全面支持院长办公会及院长依法依规决策。

     对于重大决策事项,坚持党委会集体讨论表决,其中,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决策事项向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决策前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听取意见。

     决策过程中形成“专家咨询论证、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党委会研究决定”的三级群体结构,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价值诉求。

     决策过程中,既能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又能充分保障院长办公会、专家、职工等多方的参与决策权,形成多方互动、各司其职的良好氛围。
 
     群体质量。公立医院的领导班子建设注重人员素养,充分发挥决策主体的领导作用,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要练就过硬本领。
 
     一方面,医院领导班子抓牢专业人才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管理水平。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在选用党总支专职书记时,强调需具备医院职能处室轮转工作经验及管理科学背景知识。
 
     另一方面,坚持政治导向,按照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面向医院中高层管理者和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以党风引领行风,公立医院强行风、促发展大讲堂”培训项目;

     北京中医医院聘请权威专家授课;北京回龙观医院定期开展“中层干部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会”等。

     公立医院在探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全员覆盖,从而提升决策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熟悉党务工作规律,为医院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筑牢基石。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0755-2322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