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及格”,您的医院达标了吗?
现代医院院长网
2020-07-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9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通报》,在对1837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83.7%的县级医院达到了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但仍有299家县级医院“成绩”不及格。通报称,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不足,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以及检验科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专科均存在不同程度设置缺失。



1998031e04e4d971dc30cf28e0c567a.png


一、第三方评估基本情况

    2019年,我委通过网络数据直报、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全国1837家县级综合医院2018年度的服务能力进行第三方评估。参评医院较2018年增加193家,覆盖率达97.8%(提升11.5个百分点)。其中,贫困县802个,覆盖率达96.2%。对上述县级医院建设发展基本情况、业务开展与经济运行情况、医疗服务能力达标情况等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达标情况



(一)县级医院能力整体情况。

      1. 全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情况。对1837家县级医院数据分析,获得优秀的县级医院为581家,占比31.6%;良好502家,占比27.3%;合格455家,占比24.8%;不及格299家,占比16.3%。83.7%的县级医院达到了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县级医院占比较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对照推荐标准,547家县级医院达到60%以上推荐标准(占比29.8%),较上年增加183家,提升7.4个百分点。


      2. 贫困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情况。对802家贫困县县级医院数据分析,获得优秀的贫困县县级医院为151家,占比18.8%;良好200家,占比24.9%;合格229家,占比28.6%;不及格222家,占比27.7%。贫困县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的比例为72.3%,低于县级医院整体水平,在不及格的299家县级医院中,74.2%(222家)集中在贫困地区。对照推荐标准,143家贫困县县级医院达到60%以上推荐标准(占比17.8%),较上年增加82家,提升7.8个百分点。


(二)临床专科能力情况。

      除病理科和精神科外,几乎所有县级医院的相关科室均可达到基本标准60%及以上的要求。一级科室中,80%以上的县级医院内科、妇产科、儿科,90%以上的县级医院的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和药剂科能够达到基本标准60%的要求,服务能力相对较强。


      60%以上的县级医院妇产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药剂科达到推荐标准要求;但病理科和精神科相对较弱,达到基本标准要求的医院占比仅为41.5%和22.8%。二级科室中,90%以上县级医院的产科、影像诊断科、心血管内科能够达到基本标准60%的要求。


      但胸外科和血液内科服务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达到基本标准要求的医院占比分别为52.0%和43.0%。 


三、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一)内部管理功能定位得到有效落实水平

      2018年度,1837家县级医院接收从上级医院转诊病人19.48万人,向上转诊病人258.05万人;接收从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病人202.13万人,向下转诊79.97万人。基本具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发挥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纽带的积极作用。

      一是诊疗科室设置基本健全。

      二是具备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能够开展血液净化技术。

(二)内部管诊疗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服务数量和效率稳步提升。


      二是收治病种数和能够开展的手术和操作数量明显增长。


      三是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三)内部管理水平持续增强。

      

      一是部分病种费用控制取得一定效果。


      二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


(四)软硬件条件同步改善。

      

      一是人才队伍稳步增长。


      二是硬件投入持续增加。


 (五)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效果显现。


      一是救治能力有所增强。


      二是医疗质量不断提升。三是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较快。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尽管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正在逐步缩小与东、中部的差距,但目前仍差距较大,科室设置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东中部优势,东部地区县级医院可开展的高难度技术相对更多,如可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股动脉血管搭桥术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县级医院约60%集中在东部地区。


(二)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诊疗科室设置有待完善。


      二是部分科室能力薄弱。


      三是部分疾病诊疗和临床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贫困地区健康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是服务能力仍相对较弱。


      二是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三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仍然较弱。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不足。

      一是存在专科缺失现象。


      二是应急处置能力不够。三是设备配置差异明显。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

  

      继续推动第二轮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县域龙头作用。


      一是着力补齐专科能力短板。进一步健全一级诊疗科目,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实力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提升相关医疗服务能力,在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急危重症诊治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


      二是结合实际加强科室能力建设。指导县级医院详尽分析本县域内居民诊疗需求、外转就诊情况,明确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方向和路径,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逐步开展微创手术等适宜技术,针对性强化核心专科、打造优势专科。


      三是借力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向上对接城市三级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向下辐射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可及性,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区域医学影像诊断、检查检验、病理诊断等中心,解决县域专业人才缺乏的困难,带动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二)着力提升县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统筹2020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等相关经费使用,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力度,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完善独立传染病病区功能,提高检验检测、影像检查能力,提高县级医院转换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县域急诊急救能力,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建立完善院前院内衔接机制和流程,依托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完善县域120急救网络。
(三)完善各项保障政策。
      继续完善与县级医院发展相适应机制体制。
      一是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等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县级公立医院投入政策,逐步化解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形成政策合力,为县级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硬件条件等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探索采用总额预付下的DRG支付、医共体下的总额打包支付等支付方式,推动县级医院的运行和补偿机制改革发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门诊报销比例,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出台远程医疗、日间手术等收费和报销政策,为进一步推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三是强化运营管理。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精细管理,有效提升医疗、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供给效率。
四)加大人才保障力度。
      根据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医院选派符合条件的业务骨干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储备高层次临床专科人才。强化县级临床骨干医师培训,积极开展儿科、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和产科医师、助产士培训,着力解决儿科、产科医师短缺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给予县级医院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完善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政策。
(五)因地制宜开展精准帮扶。
      一是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组团式”援疆援藏等健康扶贫工作,建立稳定的帮扶关系,明确对口支援目标,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不断巩固、夯实帮扶成效。
      二是分层分类针对性帮扶。对于基础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的贫困县县级医院,继续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强“硬实力”投入;对于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县级医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0755-23228976